BOT和PPP模式有什么不同?
2022-01-11 來自: 博標工程咨詢有限公司 瀏覽次數:4542
BOT和PPP模式的主要區別在于政府和企業之間的合作關系不同,政府參與項目的程度和所承擔的責任不同。BOT屬于是政府特許某個資本對某個項目進行經營建設,而PPP模式是由政府和企業一起合作來負責某個項目。
具體來看二者之間的區別:
BOT模式
BOT模式是英文“Build, Operate, Transfer”,意思是“建設-經營-轉讓”。是政府對于基礎設施投資、建設、經營的一種模式。簡單的了解就是政府特許某個企業對某個項目進行建設和運營,等項目盈利后再轉交回政府。
比較常見的流程為:
政府決定開展某個項目,面對全社會開始招標;
某個企業參與投標,中標后建設該項目(特許權);
項目建成之后,依據合同企業享有**年限的經營權(用于收回投資和盈利);
經營年限到期后,項目經營權交還給政府。
通過這個流程就很清楚,目前國內很多大型的公共基建項目都采用這個BOT模式,比如高速公路,收費公路,**體育館等。企業建成之后享有**年限的經營權但是所有權歸政府所有,到期之后該項目的經營權交還當地政府。很多收費公路在**的年線之后變成免費就是投資方的運營期限到期,交還給政府之后變成公共設施。
PPP模式
PPP模式英文全稱是“Public- Private- Partnership”模式,也就是公共私營合作制。簡單來說,就是公私合作的模式,政府和企業資本一起組成一個新的公司負責建設和運營某個項目。
這個PPP模式強調政府的參與度,政府于社會資本建立利益共享,風險分擔的長期合作關系。PPP的運作模式非常靈活,一般適用于價格調整靈活,投資規模大,需求長期穩定的項目。
一般的流程為:
政府職能部門和其他社會資本,共同組建一個PPP項目公司
PPP項目公司再去承接某個政府的項目,獲得經營權后交由這個社會資本去負責建設。
而該項目盈利后政府也按比例從中獲得收益。
PPP模式**主要的不同在于項目開始到建設、運營,政府和企業都會共同參與,比較常見的PPP項目主要是一些大型基礎設施項目如道路、橋梁、地鐵,或者醫院、學校等社會事業。